電腦版
首頁

搜尋 繁體

第562章 改組“中基會”的風波

熱門小說推薦

最近更新小說

<!--go-->

談到不這次人事變動,楊杏佛說,與“革命勢力已達長江,黃炎培、丁文江相率辭職”有關,其目的是為了“和緩各方之空氣”。他還說,當年北京各團體選舉中基會時,蔡元培和汪精衛得票最多,但是郭秉文卻“藉口孟祿、曹錕之反對,不使入選”,從而使中基會淪為“少數私人壟斷中國文化之工具”。楊的話是1928年6月在寫給外交部長王正廷的信中講的,當時楊是大學院副院長(院長蔡元培),大學院是管理全國學術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,因此這封信見報後影響極大。儘管任鴻雋也承認“杏佛所說有許多並非事實”,但這件事表明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,中基會所面臨的嚴酷處境。

1928年6月底,醞釀多日的中基會第四次年會還未召開,社會上已經是滿城風雨、謠言四起了。當時不僅郭秉文、丁文江等人不能為新政權所容,就連胡適也好像也大禍臨頭。

7月上旬,朱經農寄給胡適一份剪報,內有北京市民大會電請國民政府通緝段祺瑞等人的訊息,大會還要求將胡適作為“三一八”慘案的“附逆黨徒……一體拿辦”。

7月27日,《民國日報》有訊息說:蔡元培在“國府席上,提出的改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案,即任命胡適、貝克、貝諾德、孟祿、趙元任、司徒來登(即司徒雷登)、施肇基、翁文灝、蔡元培、汪兆銘、伍朝樞、蔣夢麟、李石曾、孫科、顧臨等為董事,……還提出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章程修正如下:原章第三條‘董事由大總統任命’,以後缺出‘由董事會自選繼任董事’,改為‘……董事任期三年,期滿由大學院根據全國學術界公意,提出人選,呈請國府另行任命’。”

Loading...

未載入完,嘗試【重新整理網頁】or【關閉小說模式】or【關閉廣告遮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瀏覽器】or【Chrome谷歌瀏覽器】開啟並收藏!

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,可以切換電信、聯通網路。

收藏網址:www.ebook8.cc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