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版
首頁

搜尋 繁體

第528章 新思潮的意義

熱門小說推薦

最近更新小說

<!--go-->

10月初,胡適陪杜威到山西。1920年10月10日,,杜威在國立山西大學演講,演講的題目是《品格之養成為教育之無上目的》,胡適擔任口譯。

杜威在演講中,著重講述了有何方法、何餘暇講求品格道德等問題而教授學生。他批評當時教員、家長單純以學生成績優劣,評價學生好壞的錯誤傾向,要求“在競爭之外,使學生愛群盡公益有互助精神,並於學校內外灑掃清潔各事,由學生為自發的共同動作”。他提倡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,即“教育即生活”和“學校即社會”。

杜威演講之後,胡適作了題為《娘子關外的新潮流》的演講。除了介紹娘子關外的思想文化新潮流外,還對當時山西的落後黑暗情形進行批評。山西大學的學生聽了演講非常興奮,紛紛向胡適要求轉學北大。胡適回到北大後經過商談,北大允許山西大學預科畢業生免試入北大本科,於是山西大學學生紛紛轉學北大。這一方案執行了兩年。

1919年12月1號,在《新青年》第7卷第1號,被譽為新文化運動期間,胡適所發表的“最重要、最具有影響力”的檄文,《新思潮的意義》與讀者見面了。

引人注目的是,在同一號上,發表了新青年同仁共同主張的《本志宣言》。

為什麼發表這樣一個共同宣言呢?

宣言明白交代它的來歷說:“本志具體的主張,從來未曾完全發表。社員各人持論,也往往不能盡同,讀書諸君或不免懷疑,社會上頗因此發生誤會。現當第七捲開始,敢將意見全體社員的公同,明白宣佈。就是後來加入的社員,也公同擔負此次宣言的責任。但“讀者言論”一欄,乃為容納社外異議而設,不在此例。”

Loading...

未載入完,嘗試【重新整理網頁】or【關閉小說模式】or【關閉廣告遮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瀏覽器】or【Chrome谷歌瀏覽器】開啟並收藏!

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,可以切換電信、聯通網路。

收藏網址:www.ebook8.cc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