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版
首頁

搜尋 繁體

2121節 無塵

熱門小說推薦

最近更新小說

<!--go-->

沈約說的是至深的修行之理。

世人張口不離修仙、閉口不離元嬰,卻不知道此念不過是貪執,這世上有貪執之人從未有過長久。

秦始皇執念長生,最終不過暴斃身亡,漢武帝貪圖功名,結果落個妻離子亡的下場。唐太宗殺兄囚父,宋太宗兄弟鬩牆,無不是因執權之故。

帝王如此,修真亦如此。

老子明言——執者失之。是以聖人無為,故無敗;無執,故無失。

偏偏那些說從始祖老子傳下的修仙之道,益發的偏執。

道家求成仙,釋家求成佛,已成如今道佛兩家信徒的執念,卻不知道《道德經》通篇無一個“仙”字,釋迦講經,從不離“覺”。

道佛已被魔化。

執念成魔卻不自知,執念成空卻覺得悟道,卻在不知不覺中貪嗔痴諸毒俱全,陷入自我欺騙中,不知自己仍是紅塵擺佈的可憐蟲罷了。

沈約所言的四禪八定是修行者對色界、無色界的細緻觀察,修行日深,所見所識終至無所有處定、非想非非想定。

此為所識盡空,所想亦空。

世人以為這種境界已是修行極致,卻不知道釋迦出家後遍修世間修行法門,四禪八定並非釋家專有。

釋迦苦修功法,仍不能證道,知這些苦修的法門或許是證道臺階,卻非真正的大道。

以舟筏為道、以臺階為道,以樓梯為道,無疑是錯把馮京當馬涼。舟筏至岸、臺階通天,樓梯到頂,岸、天,頂方為道之所在,若是執著舟筏、臺階、樓梯不肯離去,那可見道卻棄道,實則大錯特錯。是以釋迦放棄苦修,受牧女之乳,再坐菩提樹下,以慈為心,以悲拔身苦、拔蒼生苦、拔世間苦,立下“不證菩提、不起此座”之心,終於得六神通卻不留戀,直至目睹啟明星才幡然證道。

Loading...

未載入完,嘗試【重新整理】or【退出閱讀模式】or【關閉廣告遮蔽】。

嘗試更換【Firefox瀏覽器】or【Edge瀏覽器】開啟多多收藏!

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,可以切換電信、聯通、Wifi。

收藏網址:www.ebook8.cc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