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!--go-->
嘉穀的沙漠生態經濟開發,分為四個環節——防沙治沙、生態修復、土地整治、沙漠產業開發。前兩階段以公益為主,後兩階段則追求產業及效益。
前兩階段在某人的作弊下,所需時間和完成度都出乎開發團隊的意料。
於是,魏明等人在小心翼翼呵護著得來不易的沙漠綠洲的同時,也在進行把沙漠綠洲變為良田的探索。
土地整治是重要且難度極大的一環。
沙地比較貧瘠,結構鬆散、漏水漏肥,不能形成土壤團粒結構,不適合直接種植農作物,要把沙地改造成耕地,首先要對沙子變為初具耕作條件的土壤。
經過努力和大量投入,開發團隊整治出3萬來畝土層鬆散透氣、結構適宜的耕地,剛好可以作為嘉穀農業的土豆種植試驗田。
謝開濟首先隨著魏明參觀經過改良的試驗田。
為了抵禦土地風蝕,開發團隊平時不讓耕地有任何裸露,不但耕地周圍都種植了防護林,即使還沒種植農作物,地裡也生長著“綠肥”紫雲英。
“上一茬的紫雲英在冬季已經被打碎還田,加上新增海藻有機肥、石膏粉等與沙子組合配方,沙子中的有機質大量增加,初步形成了適合作物生長的膠結土層。而隨著作物種植年限的增加,土壤中粉粒和粘粒富集土層會向下運移,徹底將沙漠變為良田。”魏明抓了一把土,展示給謝開濟看。
Loading...
未載入完,嘗試【重新整理】or【退出閱讀模式】or【關閉廣告遮蔽】。
嘗試更換【Firefox瀏覽器】or【Edge瀏覽器】開啟多多收藏!
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,可以切換電信、聯通、Wifi。
收藏網址:www.ebook8.cc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