玲的孃家,接著是楊氏、文氏、張氏的孃家、君玲的幾個親家,陸陸續續都來了。
第三天,顧薇也派人前來弔唁,一起同來的還有縣令大人派來的管事。趙大海一聽說縣令大人也派人前來弔唁,悄悄的問君玲是怎麼回事。
君玲回道“不知道”,在心裡猜測,是不是因為姜中棠的緣故。
這五月裡的天氣,雖說比不上七八月炎熱,但溫度也不低,又沒有大戶人家的冰鎮,到第五天時,靈棚裡就有些味道溢位來了。
這就苦了守靈的孝子賢孫們,整日裡待在裡面。好在時間也不是很長,到第八天時,便要扶棺上山安葬。
下葬,一般都是早上。趙二江和齊氏是一天死的,出殯時辰也就一起了。
趙二虎、趙三虎手裡捧著趙二江和齊氏的牌位,走在最前面引路,後面是抬棺的人,再後面才是孝子賢孫、至親之人。長長的隊伍,吹吹打打的把人送到墓地。
君玲跟在人群裡,一邊走一邊哭,這些天早把眼淚流乾了。這時的喪禮太磨人了,這些天不斷有人來弔唁,只要有人來便要跟著一塊哭,再多的傷心難過,這會兒也沒了,只想早點完事。
棺材放進墓穴裡,由兒子們先填第一棒泥土,接著是孫子輩。其次才是媳婦、出嫁的女兒、孫女。
一人填了一捧土之後,就由先前挖墓穴的人開始填土,立碑。再把之前來弔唁的人送來的花圈,自家準備的冥房、豬、羊、牛、奴僕之類的在墳前焚燒。希望趙二江和齊氏在地下,過上奴僕成群的好日子。
君玲看著並排葬在一起的兩座新墳,想著自己是不是死後,也會這樣被葬在地下,然後一點一點的腐爛。
葬完趙二江和齊氏,兄妹幾人開始分趙二江和齊氏的遺物,留個念想。東西都是趙珍珠和趙銀珠姐妹倆找的,等她倆把所有的東西找出來堆在桌上。
君玲示意他們,自己過去挑一樣。剩下的衣物之類,自己留著也沒用,打算在二七上墳時,拿到墳前去燒掉。
趙家的喪禮過後,幾個孩子也沒回縣學,而是在家守孝。
沒過幾天,縣裡就來人通知說,縣令大人於六月初二審理趙家的案件,讓趙家人早點去縣衙。
六月初一,趙家幾房人就趕到臨水縣裡去。這次的事可是趙家現在最大的事,所有人都希望那父子二人受到應有的懲罰。
作者有話要說: 感謝在2020-04-25 00:30:25~2020-04-25 21:12:2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~
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:catty 1瓶;
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,我會繼續努力的!
☆、070
君玲有好長時間沒去過臨水縣了, 當看到每隔一段路,就有三三兩兩的流民往縣城的方向走去,還覺得特別奇怪。豎耳仔細一聽, 便聽到他們在說,縣城有幾家人在施粥。要早點去, 不然去晚了就沒有了,要等到下午才會有。還聽到他們說那幾家人, 每日上午和下午都會各施粥一個時辰。
君玲在心裡特別佩服他們的仁善, 這每天施粥,能養活多少人?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向他們學學, 讓莊子上的人去搭個粥棚施粥?反正莊上存了很多的糧食,空間裡又收穫了許多玉米。而且自己兩次遇橫財,都是讓自己多做善事。還有自家三個秀才兒子,以後也想要走科舉,也要積攢些好名聲才行。想到這裡, 等趙二江和齊氏過了九九,就到新莊去辦這事。
走到縣城外, 發現城門口果然有六個粥棚在施粥, 此時每家粥棚前都圍了許多流民。過了城門口,發現城裡的流民, 反而比鎮上的流民要少很多,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幾家在施粥的緣故。
一行二十幾人到了縣城,君玲也沒帶著他們去自己買的院子,而是找了離縣衙最近的那家客棧住了進去。
因為旱災的緣故, 客棧已經好久沒來過這麼多客人了,小夥計高興的招呼著眾人,掌櫃的見小夥計一時忙不過來,也跑過來幫著招呼。
君玲把他們安頓好之後,就讓店裡的小夥計,給顧薇送了一個帖子,請她明日到院子一聚,自己去醉香樓找顧大哥訂餐。
這次趙二江和齊氏的喪事,多虧了趙大海、趙三河,還有趙仁文等人幫忙,才能辦得那麼順利。然後今天又不辭辛苦的大老遠跟著來縣城,就想著請他們在醉香樓吃一頓。
交代好趙安平後,君玲便出門往醉香樓走去。
到醉香樓時,看見這會兒應是上客的高峰期,店裡卻只有寥寥幾桌人在,顧大哥也在看著門口出神。
“大哥!”君玲小聲的叫了一聲。
顧大哥回過神,見是自家大妹,於是說道:“現在這麼亂,大妹怎麼一個人來了?要是出事了可怎麼辦?”
見顧大哥關心自己,君玲站在櫃檯邊解釋道:“大哥,我不是一個人來的,這次來了很多人。我三個小叔子家,兩個小姑子,大伯和三叔,還有村長大伯也一起來了。明天我公公婆婆的案子就要開審,我就和他們一道來了。”
“那大妹你來找我有什麼事?縣衙裡有一個捕快跟我挺熟的,我去跟你打聽一下訊息?”
“不用了,大哥,我來找你定兩桌宴席,我想請大伯和三叔他們來吃頓飯。這次家裡辦喪事,多虧了他們有他們幫忙,才能那麼順利的辦完。”
“行啊,什麼時候來?我好安排。”
“今天晚上可以嗎?”君玲又問。
“行,沒問題。大妹,宴席按什麼標準來準備?”
君玲想了想,既然請了他們,就乾脆安排好點的宴席,於是回道:“大哥,按五兩銀一桌來備。”
顧大哥詫異:“五兩?大妹,其實三兩一桌就很可以了。”
“大哥,就五兩吧,也就這一次,我們母子以後在村裡,還要靠他們照拂。”
顧大哥一聽,覺得自家大妹說得也對,她大妹以後一個人,帶著孩子生活在小青山村,的確離不開族人的照顧。便說道:“我知道了,大妹放心,大哥肯定給你準備好。”
君玲回去,便跟趙安平、趙安康、趙安揚三兄弟,說了晚上在醉香樓宴請趙家一行人的事,讓他們去請人,然後晚上也由他們出面招待。現在他們也大了,也該試著去承擔一些人情往來的事情。
或許在縣城裡上學,見識了不少,晚上的宴請大家都很滿意,覺得他們三兄弟真的長大了,能撐起一個家了。特別是顧大哥,更是高興,看著三個大外甥大方的招待著趙家族人,想著自家大妹以後有依靠了,比看著自己的兒子還滿意。
初二這天,還沒到辰時